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-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,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qq,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

首页 详情
热点专题

文化中国行|辽宁大连蛇岛—老铁山:“万猛日”背后的变迁

内容来源:新华网 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07日 浏览次数:2154次

秋高气爽,记者走进辽宁大连蛇岛—老铁山候鸟栖息地。望远镜里,凤头蜂鹰、赤腹鹰、红脚隼等数百只猛禽在空中盘旋,成群结队飞越渤海海峡。

9月23日,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日记录迁徙猛禽11175只。“这是中国大陆在秋季猛禽监测中首次单日记录过万只猛禽?!北;で芾砭指本殖ね跣∑郊ざ厮?。

辽宁大连蛇岛—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辽东半岛南端,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,是候鸟飞越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。每到秋季,成千上万只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在此觅食休息,补充体能后再一路向南飞抵越冬地。

9月23日,猛禽成群结队从老铁山迁徙过境。(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?;で┩迹?/span>

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。今年7月,中国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第二期)成功申遗,辽宁大连蛇岛—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作为组成部分,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目前,?;で灿心窭?75种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?;つ窭?1种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,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环境高度敏感的猛禽?!白?018年开始进行秋季猛禽监测以来,?;で锹嫉拿颓菔恐鹉晟仙!蓖跣∑剿?。

?;で?月23日单日记录猛禽数量破万,9月24日再次出现“万猛日”,单日监测记录猛禽超过1.7万只。猛禽数量上升,背后是人类与候鸟关系的多重变迁。

——从捕鸟到护鸟。今日的候鸟天堂,昔日却捕鸟成风。老铁山地区自古有捕鸟、贩鸟、食鸟的传统,当地百姓曾世代以捕鸟为生。

1980年,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。?;で芾砭志殖ち窒U鸶嫠呒钦?,那时每到秋天,工作人员就要在山林间跟捕鸟人“打游击”?!笆髁掷镉胁悴悴赌裢?,地上有‘灯照’,有‘叉子’引诱,整个秋天光捕鸟网能收缴五六千片。”

在老铁山划定核心区实施严格封闭管理,对重点区域加强巡护力度,协同森林公安、林业、市场监管和属地街道开展联合执法,严厉惩处偷猎行为……这些年?;で扇∫幌盗星坑辛つ窬俅?。

与此同时,护鸟手段更加丰富:视频监控、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被用于日常巡查;广泛开展爱鸟、护鸟宣传,转变公众意识;招募社会志愿者参与鸟类救护,扩大护鸟范围。

9月23日,一只普通鵟飞越老铁山。(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)

多方努力下,偷猎野生鸟类的现象逐年减少。2022年,保护区首次实现“无网”目标,收缴捕鸟网具数量为零?!罢饷炊嗄暾饷炊嗳瞬恍概Γ勘曛沼谑迪至??!蓖跣∑剿怠?/p>

——从护鸟到救鸟。捕鸟的人没了,救鸟的人多了起来。

“这是小游隼,这是小红角鸮,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。它们都刚出生不久,应该是练飞的时候跟妈妈失散了,被人送到了这里?!崩咸矫颓菥戎行氖抟教屏阉?,现在救助中心的多数鸟类都是当地群众发现的,“他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有关部门打电话,再把救助的鸟类转送至我们这里”。

2016年,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成立。记者在这里看到,手术室、X光机、无影灯等各类设备设施一应俱全,20多只伤病鸟类在病房养伤,还有一些在康复区进行野化训练。

这是9月23日拍摄的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的手术室。新华社记者宋佳 摄

“鸟儿刚接到中心,我们会做全套检查,包括测体重、观察羽毛完整度、是否有外伤等等?!碧屏阉?,之后可能会用X光机拍片判断是否骨折,做血检排查是否有炎症感染,必要的话也会给鸟儿手术治疗。

记者采访当日,救助中心正在举办放飞活动。一只苍鹰和两只红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恢复后达到放飞条件。只见工作人员依次为它们戴上不同型号和编码的金属环,测量翅长、体长、尾长等体征,记录下数据,再将其放飞。鸟儿展翅飞向空中,不一会儿就飞离视线。

据了解,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近年来共救助鸟类350余只,包括红隼、苍鹰、红角鸮等,放飞鸟类210余只,超过60%的鸟类经救治康复后放归野外。

大连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以申遗成功作为保护的新起点,继续加大?;ちΧ?,提升?;つ芰退剑俳缁峁餐斡?。同时,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,借鉴先进经验守护好这份全人类共有的自然瑰宝。